日前,合众人寿联合信泰资本(CINDAT)、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(REITs)发起一笔9.3亿美元(约63亿人民币)的投资,用于收购位于美国新泽西州、马萨诸塞州等13个州的39家养老护理社区。一时间,保险资金布局养老产业的话题再度呈现在公众视野。
就国内保险资金为何热衷布局养老产业的问题,每日金融智库成员,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张勇副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,国内保险资本进军美国养老产业,除了寻求优质海外资产,也显示了其看好养老产业的决心。
针对保险资金布局养老产业的问题,张勇副教授也谈到了几点,他认为:
首先,养老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头号难题。在今年两会期间,养老也是保险业代表们的热议话题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在今年提案中就曾提出,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,加强医疗保障与老年护理的密切联系;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,抓好政策引导,给予税收优惠;充分调动保险公司的积极性,鼓励保险机构与护理机构相互合作。
其次,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以传统的居家养老为主,未来社区养老发展空间大。当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模式分为三种,即居家养老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。在我国,这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约为96%,1%和3%,居家养老是绝对主流。据多地发布的“9073”养老规划,机构养老的3%保持不变,社区养老的比例将从现在的1%上升到7%。再加上增量的老年人口,为社区养老带来了大量的市场空间。
最后,国外养老产业起步较早,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,尽管也受养老地产走高等因素的影响,其整体资产有了一定的上涨,但凭借产业布局成熟、投资回报稳定、抗经济周期风险等优势,国外的养老产业也成为保险资金青睐的对象。
我国养老产业的短板
虽说保险资金布局海外养老产业一方面是为了寻求优质资产、追求稳定投资收益;另一方面则是期望通过深入了解美国的养老产业,将美国的经验和模式引入到国内的养老项目中,不过对保险公司而言,目前在国内投资养老产业,还是要面临一系列的风险。
首先是政策支持不足。当前,国家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医疗、投融资、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政策限制仍然较多。许多地区在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过程中,缺乏卫生、民政和社保部门的协调配合,养老机构与医疗单位的合作渠道不通畅,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部门难以获得医保定点资格。
同时部分政策落实较难。尽管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,但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仍存在“玻璃门”、“弹簧门”,如根据有关政策,民办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土地、税收等优惠政策,但实践中这些政策难以落实。
其次是管理机制不健全。在以前我国老年人少,养老院主要由国家和集体投资建设,重点解决“优抚”和“三无”老人的供养问题,养老是一种社会福利,归口民政部门管理,与之相关的业务则分属劳动和社会保障、住建、卫生和计划生育等多个部门管理。
民营资本创办的新型养老业态不仅涉及多业态融合,也涉及多部门监管,迫切需要系统规划和统一监管,这使得现行体制管办不分,政企不分、政社不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。
再次是保险资金投入养老产业的资金仍有限。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已达到8万亿元。但目前全行业在不动产领域(比如养老院)的投资只有1000亿元左右,占比不到1.5%。因此,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还有不小的空间。
最后是我国养老业发展现状与老龄化水平不相匹配。我国机构养老床位数和养老从业人员严重不足,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培训。
数据显示:截至今年上半年,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已达14.3万亿元;到“十三五”期末,全国保险业总资产将超过20万亿元。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和养老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平均达到20%,而我国保险业仅占金融总资产的6%,养老资产的占比更是可以忽略不计。可以看出,国内保险资金在进军养老产业的过程中,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。